【军武次位面】作者:丰羽卓信宝
入“约”难,入“盟”也难。众所周知,前不久发生了一件大事,波兰换新总统了,我们在这里先简要的聊一下这个新总统。卡罗尔·纳夫罗茨基,42岁,历史学家,首次竞选国家公职。值得一提的是,卡罗尔·纳夫罗茨基在选举中展现了明确的“疑欧立场”。那么问题就来了,什么是“疑欧立场”呢,简单来说,就是对欧盟的部分政策和一体化进程持保留甚至反对态度。
于是乎,上任不到一周,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6月8日,卡罗尔·纳夫罗茨基明确的表达了对乌克兰入盟的看法——即反对乌克兰仓促加入欧盟。而无独有偶卓信宝,其实早在今年5月2日,匈牙利总理欧尔班便做出了这样的表态:乌克兰加入欧盟将导致匈牙利经济破产。虽然说,此话可能有一些夸张成分,但不得不说,自俄乌冲突开始以来,欧盟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更确切一点来说是自2022年以来,没错!就是“北溪”管道事件之后。我们先来回顾一下2022年前全球的能源格局,在“北溪-1”和“北溪-2”天然气管道未被破坏之前,俄罗斯是整个欧洲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国,约占欧盟天然气进口的40%。而能源合作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俄罗斯与欧盟之间最关键、也最微妙的利益纽带之一。
而彼时的美国,则正处于“页岩气革命”带来的产能高峰期,液化天然气(LNG)出口能力迅速攀升,不仅让美国逐步实现了从天然气净进口国到天然气净出口国的战略转型,也为其打开了能源外交的新通道。但是鉴于当时“俄气”在欧洲市场的垄断地位以及LNG价格高昂的现实卓信宝,美国LNG尚未对俄欧能源纽带构成实质性冲击。
然而,这一格局却在2022年“北溪”管道遇袭一事后被彻底打破了。彼时“俄气”入欧一共有三条主要输气路线:一是途经乌克兰的传统陆路管道网络;二是经黑海底部通往土耳其并辐射南欧的“土耳其溪”管道;三是“北溪-1”和“北溪-2”两条直通德国的海底管道。而经过“北溪”管道遇袭一事后,“俄气”入欧就仅剩两条主要路线了,而其中通过乌克兰陆路管道的路线又因俄乌战争的爆发被俄罗斯降低了输气规模。
因此欧洲在短时间内失去了主要的管道天然气供给通道,这也就迫使欧盟不得不迅速转向其他能源供应方,而这也正是欧盟噩梦的开始。美国的液化天然气顺势而上,以“救火者”的身份大量涌入欧洲市场。受益于“页岩气革命”的技术突破和基础设施扩张,美国LNG在产能、价格弹性和地缘政治安全性方面具备较强的竞争力。然而,这种“替代”并非等价交换。众所周知,LNG在运输、再气化等环节成本高昂,加之长期以来欧洲能源结构深度绑定管道天然气,基础设施并未完全配套,这也就使得欧洲在转向LNG的过程中不得不承担更高的能源价格。
而随着2025年初乌克兰彻底中止了俄罗斯天然气过境运输业务,欧盟内的一部分成员终于忍不住爆发了,因此便有了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的“破产论”,以及斯洛伐克总理8日表示的“利己论”(即“维护本国利益”斯洛伐克或将阻止欧盟对俄制裁)。我们从中不难看出如今的欧盟已经出现了严重分歧,这一分歧不仅体现在对乌克兰问题上的政策协调失衡,更深层地反映出欧盟内部在能源安全、财政负担以及国家主权决策空间上的利益错位。
而就目前的局势来看,欧盟的分歧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面对乌克兰入盟所引发的财政、能源、安全等多重压力,越来越多的成员国开始从本国利益出发重新审视其对外政策立场。在缺乏统一能源战略和对外安全框架的现实下,这种利益多元化和立场非对称,正在使欧盟本就脆弱的政策共识逐渐瓦解。尤其是在俄乌冲突长期化、全球能源供应高度不确定的大背景下,各国对于持续援乌所需的财政代价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疲态与抗拒。在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下,乌克兰的入盟议程也恐成奢望。
淘配网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